誠信是做人之本,立企之基。日前,由國家工信部、商務部、發改委、國資委支持的“2016全國百萬企業誠信認證服務工程”正在全國火熱進行。先知公司順應國家“互聯網+”大勢,與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形成戰略合作,在全國開展三百六十行網絡安全跨界誠信網站認證服務,更好地為企業營造網絡安全環境。 在當前傳統企業實施“互聯網+”的過程中,客戶對企業網站是否誠信、安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據《2015年中國互聯網安全研究報告》顯示,中國釣魚網站數量 與日俱增。在攔截的各類釣魚網站攻擊中,PC端為331.3億次,手機端為48.0億次,手機端攔截的總攻擊次數和在攔截中的占比均創歷史新高。報告指出,當電子商務用戶遇到不信任網站時,92.6%的用戶選擇退出網站,86.9%的用戶選擇取消交易,有63.4%的用戶會尋找可以驗證認證網站是否可靠的信息。因此,我們也可以說,在“互聯網+”大力發展的今天,互聯網環境如果長期缺乏誠信依托,毫無底線的欺詐和釣魚行為最終會傷害到網絡“命運共同 體”中的每一個個體。 誠信是秩序之本,也是“互聯網+”賴以生存的基石。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互聯網+制造業”、“ 互聯網+商務”已成為一種新常態。在這種新常態下,企業的信用成為企業永續發展的根本。 信用體系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基石。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資本市場的交易成本大大降低,在此基礎上才會有近代經濟發展的突飛猛進。不夸張的說,沒有誠信,今天的人類社會不會比原始社會走出更多。先知創新思維,在更好地服務互聯網、金融等行業的基礎上,進一步將誠信網站認證引入到傳統行業,提出“網絡安全三百六十行跨界”理念。 誠信也為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紅利。日前經濟日報等媒體報道,3500余家海關企業將獲得來自國家發改委、中國人民銀行、海關總署等40個部門的聯合激勵“誠信紅利”。 社會信用體系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社會治理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法律、法規、標準和契約為依據,以健全覆蓋社會成員的信用記錄和信用基礎設施網絡為基礎,以信用信息合規應用和信用服務體系為支撐,以樹立誠信文化理念、弘揚誠信傳統美德為內在要求,以守信激勵和失信約束為獎懲機制,目的是提高全社會的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重要手段,對增強社會成員誠信意識,營造優良信用環境,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促進社會發展與文明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